【视听甘肃】构建野生动物“生活乐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状况和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保护好野生动物资源,不仅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莲花山保护区是黄河上游的绿色宝库,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基地,也是候鸟迁徙休憩和捕食场所。近年来,莲花山保护区管护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履行自然保护地职责,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努力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美好的“生活乐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抓资源保护,以“林长制”促“林长治”,一是推行“日常巡护”加“稽查巡护”工作方法,确定了涵盖整个保护区的28条固定巡护线路,各保护站每月在固定巡护线路上进行巡护监测,不定期开展稽查巡护,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二是对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集群活动地、候鸟越冬地、迁飞通道等重点区域和人工饲养、繁育野生动物场所开展巡护监测全覆盖,三是深入摸排捕猎野生动物及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重点区域,清除套绳等违法活动,确保野生动植物安全生长。四是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保护区通过发挥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站在野生动物疫病防控中的前沿作用,在公共卫生安全中的屏障作用,在生态安全中的保障作用,确保野生动物安全。
抓规范管理,以“制度”促“执法”。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建立和完善保护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资源保护、科研监测、职工管理等方面管人管事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局面。二是完成保护区2023年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及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培训工作,先后举办2023年莲花山管护中心行政执法培训班、2023年全面建立和深化落实林长制专题培训、行政复议法培训班3场次。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执法人员综合能力,确保依法依规开展林政执法工作。三是创新开展“林长+警长”工作机制,联合甘肃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莲花山分局开展莲花山保护区2023清风行动,开展保护区违法占用草原、鸟类保护、林草湿综合执法、“网盾行动”等各类专项行动,圆满完成2023年第一期、第四期森林督查图斑现地核查任务,顺利通过省级审核,2023年累计办理林业行政案件6起,有效震慑了林区群众的违法行为,提高了林区群众守法律、知敬畏、保资源的自觉性。
抓宣传教育,以“入脑”促“入心”。一是坚持举办专题活动。每年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使用》宣传力度,以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摆放展板、发放宣传品、现场解答等形式使林区群众对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二是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建立保护区网站,编辑出版《陇上莲花山》期刊,出版《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图谱》,搜集整理完成《莲花山论文集》,全面介绍莲花山的自然风貌和动植物资源,提高广大群众爱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使更多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人们感受到莲花山的魅力。三是顺势而为,加大“竖屏”宣传力度。管护中心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工作交流群、社区村社交流群等形式向林区群众转发保护野生动植物短视频、莲花山保护区常见野生动植物图片简介、中央、省委、省林草局对保护野生动植物方面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入脑入心。
抓科研监测,以“科学”促“乐园”。一是加强日常巡护监测。保护区通过全辖区28条监测样线,每月对野生动植物进行巡护监测,进一步掌握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在保护区分布状况。二是开展科研监测。保护区通过在辖区野生动物重点活动区域布设的89台红外线相机,对野生动物生活史进行监测为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三是充分发挥森林资源视频监控系统、巡护终端、无人机巡航的信息化及时手段的应用,优化整合现有资源监测、森林防火预警、视频会议、森防监测、手持巡护终端等信息化平台,拓宽无人机应用面,切实提升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切实为野生动植物生长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信息宣传科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