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 > 自然保护 >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 正文

莲花山:“六强化六提升”构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7-24 09:09    阅读次数:

推进会.jpg

检疫执法.jpg

为切实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安全,遏制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和蔓延,护航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上半年,莲花山管护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防治方针,认真落实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要求,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突出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持续强化监测预警与检疫执法,全面抓好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工作,“六强化六提升”全面构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新格局。

强化责任落实,提升防控保障能力。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纳入到管护中心保护管理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层层签订防控责任书,将防控责任落实到人。加强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草生物灾害防控,管护中心林检站常态化开展防控责任区域包片蹲点,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季节,组织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加大检查和技术指导力度,强化各环节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防灾减灾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强化监测调查,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莲花山保护区作为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认真落实中心测报点监测预报工作历管理制度,加强林业检疫性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通过监测防治系统,准确报告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信息,实现了目标任务明确、档案规范完善、监测调查到位。定期发布虫情动态,准确及时地预测青海云杉叶锈病、中华鼢鼠及其他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利用无人机、虫情测报系统和杀虫灯等监测设备,全面监测白杨叶甲、青杨叶锈病等重点有害生物;借助“线虫防控APP”开展松材线虫病日常巡查,实时监测松林面积4.63万亩;通过悬挂诱捕器、飞行阻隔等方法,全面开展松树钻蛀类害虫调查,实现保护区全覆盖监测。

强化联防联控,提升协同防控能力。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纳入林长制考核,建立以林长制为抓手的防治任务管理与评价体系,建立以松材线虫病为重点的监测防控领导组织机构和区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机制,初步构建了点、线、面、网交织联通的联防体系,有效提升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生物灾害协同防控能力。

强化检疫执法,提升执法监管能力。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采取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加强林缘木材市场、加工企业监督相结合的手段,对林业植物进行严格监管。深入苗圃一线,开展林木种苗产地检疫工作,确保无检疫对象的流入和流出。联合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莲花山分局开展“护松2025”“绿盾2025”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对林缘乡镇木材市场、寿材加工作坊等涉木经营户进行检疫检查,有效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

强化科学防治,提升应急防控能力。加强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在防治方法上大力推广仿生、植物源药剂及生物天敌的应用技术,科学防控有害生物。按照病虫害发生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期,采用喷烟、喷雾等无公害药剂防治方法,对白杨叶甲、大粟鳃金龟、青杨叶锈病等重点有害生物进行“飞防”,有效保障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全民防控意识。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横幅、展板、折页、网上答题等方式,多渠道多方式普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林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松材线虫病防控知识等,集中开展“5•12林草生物灾害防控宣传周”和植物检疫普法活动,进一步扩大生物灾害防控知识科普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全民林草生物安全意识;对森防技术骨干、防治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整体有害生物监测防控水平。

莲花山保护区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是阻止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传播蔓延的重要生态屏障。下一步,管护中心将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好源头管理,全面落实防控任务,加大监测、防治、检疫力度,严防重大林业生物灾害侵入,筑牢保护区森林生态“绿色屏障”,为守护莲花山绿水青山和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科研管理科供稿)